***妈瞬间爆发,几百元的口红还没用就被她弄坏,手机要是砸到人怎么办?塑料玩具万一吞进肚子怎么办?妈妈决定要“教训”一下女儿,让她长点记性,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,但没想到女儿的态度让妈妈崩溃!只见女儿翘着二郎腿,鼓着小嘴巴,还不满地哼了一声,这哪是生了一个女儿啊,这分明是个姑奶奶。
其实3岁的小孩已经进入“自主期”,同时也进入“探索期”,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孩子们做一些大人难以接受的事情,经常趁大人不注意,做一些大人认为捣乱的事情。那么,好奇心到底是什么?他是怎么产生的?
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呢?好奇心分为两种,一种是消遣性好奇心,一种是认知性好奇心。它们的区别是,消遣性好奇心会让儿童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,会让成年人不停地刷微博和朋友圈的最新消息。认知性好奇会让儿童去百科全书上查找相关知识,会让成年人专心学习一门学科或一门语言。再举个例子,消遣性好奇让我们想知道山的那一边是什么,认知性好奇让我们想知道,到了山的那一边,具有怎样的生存技能才能活下去。
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好奇心的呢?
实际上,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。科学家认为,婴儿的好奇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:一是孩子基本的认知能力,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智力;另一方面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提出不成熟的问题时,父母或其他看护者的反应。我们虽然在出生时就有好奇心,但未必能够一直保持强烈的好奇心,它在我们一生中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变化,而且这种变化深受环境的影响,尤其在我们的童年时期。好奇心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,就是说好奇心的规律是:得到鼓励,就会增强;被无视,就会减损。
怎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?
好奇心是孩子的本能,但有些教育方式常常扼杀了好奇心。保护孩子好奇心的最重要的方法,就是尊重和善待他们的提问。
其实,提问也是孩子的天性。在中国,很多孩子小时候也会拉着父母不停地问这问那,很多问题还很难回答,搞得大人也很不耐烦。我们看到很多家长花钱送孩子去上补习班,学各种东西,却不好好对待孩子的提问,这真是天大的遗憾。
总之,如果孩子因为好奇心去做一些古怪的事情,家长不能去骂孩子,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,当然,如果有些危险的事情要注意用适当的方式制止,家长要排除了些不安全的因素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由探索,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,你说呢?
【免责声明】: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,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,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作参考。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、欣赏、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、如有侵权,请
